關於蛋黃酥,本來托比在網路是搜尋要找好吃的蛋黃酥的,但是呢,這個關鍵字一打,就冒出了食譜。
食譜出處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0p7O2vCcGQRqG3d5pxPkzzM-/article?mid=4903&prev=4985&next=2444
一時好奇,點進去看了看,嗯…難度頗低的,就動心起念想來試試看。
蛋黃酥食譜(24個份)
材料成本:
共269元。
嗯…做24個,然後成本是260…雖然顯得不合乎經濟效益,但自已做就心意誠意加衛生就滿分啦!
材料:
油皮(每個20g.24個) 油酥(每個15g.24個)
材料: 材料:
中筋麵粉 350g 低筋麵粉 240g(這個我想修改 一下,因為量實不夠切成24個)
請改為480 應該改為15g*24=360,
像這次本來要做24個,但只能做20
個…(淚)
豬油 100g(再增加40g) 豬油 80g(再增加40g)
鹽 1茶匙
水 100cc
豬油的增加,是因為托比發現,在揉麵的過程中,按食譜的量其實不夠,尤其做油皮時,弄到後來幾乎快要乾到像硬掉的口香糖,為了揉麵和放餡料,弄到現在雙手關節發炎。(淚)
所以我搞不太懂原先搜尋的食譜提供的部落格主是怎麼做出來的(苦笑),還可以這麼剛好?
這時就會知道,有些東西還真的要做了才會明白食譜只是參考,不過第一次做就乖一點,踫到問題後,下次就會知道如何解決了。
內餡材料:(每個20g.24個)
烏豆沙 480g
其他材料:
鹹蛋黃 12個
米酒 適量
黑芝麻 適量
蛋黃 4個
做法:
1.先將鹹蛋黃排放在烘培紙的烤盤上.噴上少許米酒.用180度.烤約10分鐘.
放涼後切半。
2.將豆沙分割成每個20g.再包入鹹蛋黃備用。接著做油酥再做油皮。
3.油酥加入豬油混合.搓揉變不黏手的麵糰.用成團.蓋上保鮮膜.先放置。
4.把鹽加入油皮用的水中溶化.將油皮材料倒入盆中混合拌勻.再搓揉均勻至表面
光滑且麵團有彈性不黏手.用成團後.蓋上保鮮膜.外面蓋上濕布.
隔離空氣.醒20分鐘
5.把油酥分成15g.共24個.20分鐘後.接著把油皮分成20g共24個。
6.油皮要邊做邊放入盆中.蓋上保先膜和濕布.防止油皮硬化。
7.把油皮壓扁捍成圓片狀.包入1份油酥捏緊包好後.稍壓扁再捍長.由上往下捲
起後.直接轉成直向.壓扁拉長再由上往下再擀起來(以上步驟共2次)
全部油皮油酥做好後.放入盆中。蓋上保鮮膜濕布靜置再醒10~15分鐘。
6.10分鐘後.將醒好的油酥皮立起來垂直壓扁捍成圓片狀.
有螺旋層次的那面包紅豆沙蛋黃餡。收口一定要捏緊朝下排放。
光滑面朝上.均勻刷上蛋黃並灑上黑芝麻。
7.用180度c烘烤約35分鐘即可。
註:油皮太乾可再加入水.不可再加豬油。
油酥太乾可加豬油.不可加水.加水會失敗。
油皮要邊做邊入透明袋中隔離空氣.免的變硬。
要先做油酥.油酥做好才能做油皮。
家裡沒有米酒,只有高梁XD
為蛋黃塗上高梁~(笑)(感覺好高級的感覺啊~)
很微妙的心情,是因為烤蛋黃的關係嗎?(笑)
把蛋黃和蛋白分開,這個動作好久沒這麼做了。
把蛋黃和蛋白分開,這個動作好久沒這麼做了。
仔細地把紅豆沙秤重切塊
烤好的蛋黃切成一半~
把烤好的蛋黃,在切成一半後放入紅豆沙。
小心翼翼地擺放包好的紅豆蛋黃餡~
摸起來,有一種微妙的觸感。
這個是在做油酥~沒有一滴水,我想起07年在做夜市美食時,採訪做胡椒餅的店家時,他們也做了油酥的東西,我猜想,油酥也許是讓蛋黃酥變成有層次的重要關鍵~
揉這個,覺得很開心~
緊接地,要做油皮,揉起來超吃力的~
食譜還放在旁邊,邊看邊做。
該怎麼說呢,大概是我多做了這個動作,一直到現在手掌還有一點沒力…
再來就是秤重切塊
桿平油皮
置入油酥
捲起來再桿。
桿完後,將豆沙蛋黃餡包入。
完成包餡後,緊接地把蛋黃汁塗上。
灑上芝麻,雖然食譜要黑的,但…我原本有的是白的…
送入洞房~啊~是烤箱~
氣氛很漂亮喲~
氣氛很漂亮喲~
烤出來囉~成品出乎我的意料~
近拍一下
近拍一下
蛋黃酥的斷面秀喲~天啊,覺得好漂亮的呢~
第一次做蛋黃酥,感覺完成度也頗高的。
但是出乎意料的…辛苦,尤其是手腕關節在完成後,非常地酸痛啊。
不過,做的時候,感覺非常地快樂。
沒想到自已也真的可以完成,雖然是很簡單的蛋黃酥,但對於沒做過這個的我來說,有很大的滿足感與成就。
和大家分享,我做蛋黃酥的過程與我的快樂。
最後,感謝小公主的攝影,沒有她就沒有這些美美的照片~